对于整体家电行业来说,2018年似乎进入了水逆的阶段。其中作为家庭必备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纷纷增长乏力。冰箱市场的持续下滑,除了自身原材料价格上涨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与消费端的低迷。
回看冰箱历年销量,2009-2011年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冰箱内销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2600万台跃升至2011年的5900万台,是白电中对需求提前透支最多的品种,也因此随后连续四年冰箱内销皆呈现小幅下滑。而户均一台的天花板限制下,冰箱保有量的提升空间已不大,行业天花板显然可见。
2009-2011年,在“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家电以旧换新”和“冰箱新能效国家标准”等政策的轮番刺激下,我国冰箱对内销量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2600万台跃升至201 年的5900万台。因国内冰箱行业的内需也已经被消耗的所剩无几,随后连续四年冰箱内销皆呈现小幅下滑。目前中国冰箱保有量已达2亿台,按照户均1台的方法计算,假设户均4-5人,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我国的冰箱保有量接近于饱和,行业天花板显然可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箱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冰箱内销量已达5600万台,之后逐年下降。截止到了2017年我国冰箱内销量下降至4480万台,同比下降3.0%,下降幅度较2015年、2016年回升。而2018年上半年,我国冰箱内销量2229万台,同比下降3.7%。
对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冰箱行业而言,近几年发展主要亮点之一就是出口。与国内家电行业需求放缓相比,国外市场对冰箱的需求并无明显减弱。印度、东盟以及拉美、非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其居民对家电需求仍较为旺盛,冰箱市场空间广阔。冰箱出口量从2009年开始一直呈逐年增长趋势。过去的八年间,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相对较好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冰箱行业快速成长,以不断成熟的产品、相对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全世界各国的订单。2017年中国冰箱出口整体规模达3022万,出口同比增长12%。
中国冰箱市场呈现中国、韩日、欧美三雄对垒的局面。以海尔为首的诸多国产品牌(海尔、容声、海信、美菱、美的)人多势众,着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表现非常强势。外资品牌的领头羊西门子坚守高端,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欧美企业的大旗。而受企业战略重心转移等因素的困扰,日系冰箱辉煌不再,松下份额持续出现下滑,迅速崛起填补其空白的是以三星为代表的韩系企业,其借机发力,抢占多门市场。康佳、TCL、晶弘、奥马、帝度、创维等新生力量凭借集团大力支持,依托资金和渠道优势,以价换量,不断实现市场销售的零突破。
2017年以来,黑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步步上涨,冰箱主流企业依托规模化的采购能力,拥有主导上游供应商的议价权利。在提升均价的基础上普遍呈现量稳额增的良好态势,甚至借助上游原材料上涨的机会,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此外,随着新零售的崛起,无论是京东阿里为代表的纯电商系,还是线下优势明显的苏宁国美电器,都加快了向线下渗透的力度。在线上与线下的渠道融合已成新趋势的当下,大品牌深耕三四线市场势必也会进一步挤压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2012-2017年,我国冰箱行业CR4逐年上升,预计2018年将达到64.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冰箱行业资源聚集效应扩大,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分化日益严重,一些中小品牌终将支撑不住,将被加速淘汰。
1、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提高。一二线城市的限购,将一部分购房需求挤出至三四线,挤出的需求消化掉了三四线庞大的地产库存。这些房子有绝大部分是现房和半现房,其对家电的购买周期也比以前要短一些。
2、家电下乡时期三四级城市的已购用户将产生替换购买。自2008年开始的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冰箱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快速普及;到2018年这些冰箱产品的使用寿命将陆续到期,这些替换型购买将为2018年三四级城市的发力提供动力。
3、电商将三四级市场产品的零售价格透明化,有助于释放当地购买力。京东、易购、天猫等平台一方面拓展三四级零售店,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电商零售,而电商的价格会对之前三四级较高的产品售价造成冲击,使产品零售价格接近于市场价格,而这些产品价格的回归,也会对三四级市场需求的释放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冰箱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冰箱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冰箱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