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app:《光影随行》选刊:消失了的根河贮木场

2024-04-27 17:46:43 1

  1954年,根河林业局建局,贮木场就建在现在的厂址的西侧,南北长大约300米,后来变成林业局材料库,油库,煤场。随着生产的扩大,1957年贮木场改迁到现在的位置,东西长1000多米。当年那是很大的一块沼泽地。大铁路修路基的时候,平整的路面还没有验收,我们一伙子小孩在路基上轱辘小圆圈玩。难得的一块平整的路面,没有任何障碍,我们玩得特别开心。

  1964年,根河林业局有了小火车,贮木场南面的小火车路基就是我们学校勤工俭学给修成的,挣得钱学校购买了好多体育器材。

  我的父亲就是在贮木场上班,五六十年代是人力装大火车的骨干工人,一年四季都是装大火车。1957年我家就安置在贮木场的北头居住,小学六年每天穿过贮木场4次,目睹了贮木场的全部生产过程。

  冬天是木材生产的旺季。清晨大雾弥漫、看不清道路的时候,我父亲就离开家门,走向劳动的岗位,一个班组一个上午要装一辆火车皮,一个下午还要再装一个大火车皮。装完大火车下班的时候回家已经是夜幕降临了。当天计划配送的空车皮都要装满装完,不然铁路要罚款的。

  装车工人有他们特殊的劳动号子“哈腰挂吼嗨”:挺起腰来嘛吼嗨,往前走呀嘛吼嗨。带头一个人喊号子,后面的就吼嗨,随着号子声音,动作一定要整齐地跟上。这就是当年人力装大火车的情景。

  林区冬季是生产的旺季,基础天成:伐木工人踏着冰雪可以安全行走,不用担心掉进泥水坑;放倒的大树枝丫落地的瞬间全部摔断,不用打枝丫;拖拉机爬山虎可以畅通无阻在山上集材;汽车运输的简易道路用雪一垫就可以通车。所以,大量的木材都要在冬季运到贮木场,迫使贮木场一定要建立大型的原条储备区。

  根河贮木场就这样建设了一个10万立方米大型原条储备区,供应夏季造材的需要。大大的节约了木材生产的成本。

  根河贮木场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贮木场。1985年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改造后厂区总面积为15.4万平方米,贮木场产销能力为35万立方米,文化大时期最高生产68万立方米。

  根河贮木场主要生产设备有:30吨林用卸车桥两架;8吨林用归装桥4架;原木传送带并列两条共计1200延长米,其运行速度为0.9m/s;造材台2400平方米;卸车桥横移设施一套。根河贮木场的生产布局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卸、造、选、归、装立体交叉的流水生产线,木材流动于地面和空中,充分体现了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累计生产木材2033万立方米。木材的用途十分广泛,铁路、交通、建筑、化工、纺织、造纸、军事、宇航等行业以及制作各种工具、农具、家具、工艺品、乐器等,都离不开根河林业局生产的木材。当年国家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就有根河林业局生产的木材,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北京地铁建设,内蒙古的集通铁路的全部木材,山西煤矿的建设,江南帆船制造,尤其是桅杆的需求都是根河林业局生产的木材,支援了东北,华北,西北,东南等地城市,乡村建设,国家大型铁矿,煤炭开发建设,国家铁路开发建设需要的枕木,国家交通桥梁的建设都急需根河根河林业局生产的木材。

  我在一年一年地成长,根河林业局贮木场也是不断地扩大完善,所以我对根河林业局的贮木场有着深厚的情感。当我有了相机尤其是有了单反相机后,就有一个拍摄贮木场的计划。小时候贮木场没有围墙,四处可以随便进出,到了我想拍摄贮木场的时候就受到了限制。没有领导的批准不允许进入厂区,更不允许进入造材台,也看不到木材传送的劳动场面了。经过数次领导批准,在熟人陪同下,我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进入厂区,拍摄工人们劳动的场面,拍摄机械化作业的场面。

  随着“天保”二期工程的全面实施,到2016年木材生产已全面停止,如今的贮木场,当初中国最大的根河贮木场,场内一根原木也没有了,空荡荡的只剩下铁架子守护着15万平方米的场地。

  多少年以来,几十次进入贮木场,留下了几百张贮木场的光影,还有我开着汽车到北面的山上居高临下拍摄的贮木场的全景。当时就是喜欢回家浏览,喜欢回忆。今天,竟然成为历史的记录,历史的珍藏品。这时感觉我的图片是一份无价的珍品,是见证根河贮木场的历史最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