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名店苏州陆稿荐开创于康熙二年,不久传入上海,成为与鸿云斋、杜六房齐名的老上海三大卤制店。
陆稿荐的卤猪耳朵尤其出名,因此“耳朵忘记在陆稿荐”就被上海人专门拿来指那些前听后忘记,仿佛不带耳朵的人。
上海话里也有“槽头肉”一说,并不是什么丢弃的肉,而是专门用来指一个人的头后面鼓出来的一块肉,通常只有胖纸才能拥有哦!
红烧肉选用的是猪的五花肉,带精带肥还带皮。这直击灵魂的香味,咸中带甜,肥而不腻的口感,不仅是过年餐桌上的重头戏,也是每个上海人心里“家的味道”。
葱烤大排,一道名副其实的上海本帮菜。红烧大排满足了肉食者的口腹之欲,香浓的汤汁用来拌饭,是记忆中的童年下饭神器哦!
如果一个人精精瘦,只见骨头不见肉。这样的女子,上海人会送她一个称号:排骨精。墙裂建议这样的人千万不要在猪猪年里再减肥啦!
有一碗面在上海备受争议,不爱它的人对它敬而远之,爱它的人对它赞不绝口,它就是大肠面。洗得干干净净的猪大肠,如果碰上厨艺了得的厨师,就能立马变得又糯又香还有嚼劲,配一碗面吃,适意得不得了。
其中,最著名的一道上海菜就是草头圈子。圈子增加了草头的香,草头解了圈子的腻,它们搭配在一起,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完美!
蹄髈,指的是猪大腿。红烧蹄髈,可是上海本地人的一道拿手好菜哦!每年过年时候,家里老人都会煮上一整只红烧蹄髈,外酥里嫩,入口即化,吃了养颜美容。
老底子在上海,做媒人绝对是一桩有口福的事情。因为一旦做媒成功,就会获得十八个蹄髈的回礼,这要放到现在,就相当于送你几瓶茅台,侬讲结棍伐?媒人看在这十八只蹄膀面上,不卖力也要卖力咯。
上海人说的脚圈,不是猪蹄,而是指猪脚与猪蹄当中的一段,通常和猪脚爪放在一起,配黄豆,百叶结、扁尖等烧成汤,汤汁浓厚,营养丰富。
看到这里,阿拉已经把一只猪差不多从头吃到脚了。顺便说一下,猪的脂肪,也能做成一道美食。把猪油放在铁锅里就着小火慢慢地熬,香气四溢,炸完油后剩下的就是金的猪油渣了,蘸着盐趁热吃,外脆里酥,香气扑鼻。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猪油渣如今已经淡出了上海人的餐桌,成了许多70后,80后上海小囡记忆里的美味。
你知道吗?在上海话里,猪油渣还有一个意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皮肤老,皱纹多。这种好像随着猪油渣的没落,也渐渐鲜有人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