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app:直击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药企坦然面对灵魂砍价业

2023-12-25 13:22:41 1

  据新华社和央视新闻消息,本次谈判共有25名专家分为5组进行谈判工作,谈判时间预计持续4天,最终结果有望于12月左右公布。在经过申报、评审、测算后,共168个药品进入谈判竞价环节,为历年来品种最多的一次,涉及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领域。

  从神情看,多数企业人士神色轻松,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还有来自不同企业的“网友”见面,互相寒暄。虽然其中也不乏有人左手计算器,右手执笔,围成一圈商议谈判事宜,但现场整体“松弛感”更强——“今年谈不好明年谈,工资照发”“谈不好咱就关门”——在几年前医保谈判刚刚启动时,企业人士几乎不会有这些调侃和自嘲。

  但由于谈判将决定自家药物命运,在场人士不可能完全不紧张。接近八点半时,所有企业均被指引多功能厅副厅等候,被点名的企业代表依次进入二楼等待。首轮被叫到的两家企业是北京爱力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丽珠医药,负责口头告知的工作人员表示“手机、电脑等数码设备都不能带进去,只能带纸和笔”,其他企业人士便立马上前来询问相关问题。等两家企业的代表跟随工作人员前往二楼后,等候区其他企业人士逐渐安静,有的则走出了等候区。

  11月16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已上市的BTKi(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药物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今年上半年上市的国产新冠药物如君实生物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众生药业的来瑞特韦、先声药业的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其医保谈判的价格变化也值得关注。

  “今年医保谈判,我比较关注的是罕见病药物和肿瘤药的谈判情况。”11月16日,《医改界》总编辑、三医智酷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他表示,罕见病患者群体相对较小,但用药花费很大,面临“没有药”“买不起”“用不上”几大难题,一旦断药只能等死,药品能否被纳入医保目录对患者及其家庭意义巨大。另外,国内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药物临床用药需求巨大,尽可能纳入更多的高质量创新药是老百姓心之所向。

  但从往年看,高值药物谈判成功的概率较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新药物现身医保谈判现场,希望“以价换量”,但高值药物较难实现。以罕见病药物举例,其技术研发投入不低、患者群体更小,除非市场竞争加剧,否则企业参与医保谈判大幅降价的动力不足。比如曾经历过“灵魂砍价”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其价格从70万元降至55万元,最后3.3万元成交,主要原因是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口服剂型)出现了。

  换言之,对于企业来说,医保谈判是经济题。金春林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跨国药企在国家医保谈判中的“低存在感”:一方面,某些进口药物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较小,若通过医保谈判降价牵动了周边国家产品定价下调,企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以K药、O药为代表的销售金额较大的药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议价能力,参加医保谈判对药物销售量的潜在带动不大,却需要承担50%的平均价格降幅,可能并不划算。

  而对于因药品价格较高无法进入医保谈判现场的企业,他们希望“50万不谈,30万不进”的门槛能灵活调整。对此,金春林表示赞同。他认为,一款药能否获得医保谈判入场券,不能仅看年治疗费用“一刀切”,而是要考虑其真正的临床价值、是否填补空白和序贯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未来可以探索创新支付方式,比如由医保报销确定金额,由多层次保障体系解决剩余部分支付。

  另外,尽管“双通道”政策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全面铺开,但由于部分城市公立医院仍保留了药占比考核,高价药进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问题仍然存在,未来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疏通药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实际上,企业真正关心的是,在“灵魂砍价”式的降价之外,如何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好消息是,国家医保局已在今年7月的规则解读中积极表态,释放出“体现对‘真创新’的支持”的信号,并强调在不超出医保基金和广大参保人的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医保谈判是基于药品临床价值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基础上与企业的协商,绝不是“价格越低越好”的随意砍价。本次续约规则的完善与战略购买、价值购买的大方向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