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是38.7-39.8℃之间,对外界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猪的适宜温度范围,就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饲料消耗增加,饲养成本增加,严重的还会引起猪发病甚至死亡。
所以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需要我们时刻了解温度,控制温度,以最大限度减小因为温度的不适当导致对猪群的影响。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如何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这就是关键。从生产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饲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并做好档案记录存档。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
国内外学者就温度变化对猪产生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高温影响猪的采食量、日增重、生产性能、繁殖力、免疫功能等。环境温度从23.4℃到40℃的变化范围内,猪的日采食量明显降低,且每天的采食频率下降9%到11%。育成猪的日增重因高温影响比对照组减少12%,料肉比减少7%。
在持续高温环境时,即28—35℃,三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体重分别为16—30Kg、30—60Kg和60—90Kg)日采食量较常温下的猪分别下降9%、14%和20%,日增重分别下降11%、21%和23%,料肉比分别增加0.05、0.23和0.14。
高温会影响分娩母猪的繁殖能力,在天气炎热的7—9月,80%左右的繁殖母猪卵巢机能减退,发情无规律或不发情,新母猪的初情期延迟,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
高温可显著降低猪的生长性能,持续的高温会显著降低猪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抗病力下降。同样低温也会对猪产生不利影响。
将体重为68Kg的猪分别在4.4℃和26.7℃中饲养到93Kg,前者的胴体瘦肉率较后者高,脂肪较后者少,主要原因是低温时,为了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较多,随之脂肪沉积也会减少。
在对20—40kg(环境温度分别为10℃、15℃和20℃)和60—80kg(环境温度分别为5℃、10℃、15℃和20℃)的试验中,低温情况下,随温度的降低采食量线性增加,饲料转化率线性下降,高温对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大于低温。
温度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一切要以猪为本,猪说了算,这就需要饲养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如产房的温度可以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饲养员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这个范围内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适状态。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实际操作中,不能只看温度计是这个范围就行了,需要观察仔猪的睡姿和采食情况,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
本品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泻火燥热、清肺止咳、强心镇痉、利胆泻火、开胃增食、退烧杀毒、通便滑肠、杀菌抗病毒等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口疮病毒引起的牛、羊、猪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脱蹄而拐脚造成蹄壳脱落、腐蹄病等症。鸡、鸭、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咳嗽、呼吸困难、水样腹泻、神经功能障碍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红疹、丘疹、红斑、皮肤发紫等病症。
混饮:本品1000g兑水800斤,用温水浸泡2小时,过滤后饮用,药渣拌料,预防减半。重症加倍,3-5天为一个疗程。
适用症:流行冒、猪圆环病、蓝耳病、温和猪瘟、无名高热综合症、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引起的高烧不退、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消瘦、精神萎靡、流泪、身体出现斑点或斑块、渗出性皮炎、反复腹泻、尿液混浊、发黄、生长迟缓等症状。